- 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9:00 点击次数:199
多名医生呼吁:老年人宁愿早上躺着不起,也千万不要多做这3件事
张大爷今年68岁,退休后过上了规律的养生生活。每天早上,他准时5点起床,喝一杯凉白开后出门晨跑,然后忙活一个小时再回家做早餐。然而,一周前的一次突发胸闷打破了他的节奏。那天晨练途中,他突然觉得胸口发紧,甚至站都站不稳。幸亏路人拨打了急救电话,张大爷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。
在医院里,医生严肃地提醒他说:“早晨的某些习惯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‘隐形杀手’。像您这样的晨练方式,可能是健康隐患。”张大爷听了满脸疑惑,他一直认为早睡早起、多运动是养生的基本法则,怎么会出问题?
张大爷是一位退休公务员,生活一向自律。退休后,他更注重身体健康,坚持每天早睡早起。他患有高血压和轻微的动脉硬化,但平时并没有太明显的不适。因此,他觉得自己身体硬朗,保持晨跑、喝凉水等习惯,应该对健康有益。
然而,这次突发的胸闷让张大爷开始反思:为什么医生会提醒早晨的习惯有风险?他意识到,也许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调整。
在与医生的进一步交流中,张大爷得到了详细的解释。医生指出:“早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,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某些看似健康的习惯,比如过早晨练、快速起身、喝凉水,反而会增加风险。”
早晨的身体状态:清晨时段,人体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加,血压和心率也相对较高。此外,经过一夜的睡眠,血液黏稠度上升,心脑血管的负担加重。
高风险行为加剧影响:比如剧烈晨练会让血压急剧升高,快速起身可能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,而空腹饮冷水会刺激血管和胃肠道,增加隐患。
《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》数据显示,早晨6点至10点是心肌梗塞和脑梗发病的高峰时段,65岁以上老年人风险尤为显著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明确指出,老年人的晨间活动应以温和、逐步为原则,避免剧烈或突发性行为。
1. 过早晨练的风险
风险解析:许多老年人喜欢清晨天刚亮就出门跑步或快走,认为早晨空气好,对健康有益。然而,清晨血压本就处于较高水平,剧烈运动会让血压进一步升高,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。特别是在寒冷季节,血管收缩更为明显,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。
某医院曾接诊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,因冬季晨跑后突发脑梗,被紧急送医。医生诊断为运动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,引发血栓脱落。
2. 快速起身的风险
风险解析: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较弱,快速起床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,出现头晕、视线模糊,严重时可能摔倒甚至引发中风。
《中国老年医学杂志》研究发现,65岁以上老年人中,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的比例高达30%。医生提醒,缓慢起身是避免风险的关键。
3. 空腹饮冷水的风险
清晨空腹状态下饮用冷水会刺激胃肠道,引发胃部不适;对于心脑血管敏感的老年人,冷水还可能引发血管收缩,增加心肌梗塞或脑梗的风险。
医生提醒:早晨饮水时,应选择温水,避免冰冷或过热。
听完医生的解释,张大爷一阵后怕。他回想起自己在冬天清晨天没亮就跑步、喝凉白开,还经常匆匆起床赶时间的习惯,不禁感到庆幸这次并无大碍。医生的一席话让张大爷深刻意识到,养生不仅仅是“多做”,更重要的是科学、适度。
医生鼓励他说:“张大爷,只要稍微调整您的习惯,就能避免这些风险。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是符合身体实际状况的。”
建议与解决方案
医生根据张大爷的情况,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:
1. 晨练不宜过早,选择适当强度
建议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活动,避免清晨低温时段。
温和运动为佳,如散步、太极或简单的拉伸运动,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即可。
2. 起床要缓慢
起床时先在床上静躺2-3分钟,进行简单的伸展动作,让身体逐渐适应。
缓慢坐起后再下床,必要时可借助床边扶手。
3. 清晨饮水以温水为佳
起床后建议饮用200-300毫升温水,分次小口慢慢饮用。
避免冰水或过热的水,以免刺激胃肠道和血管。
4. 保持良好作息
不必强求过早起床,保证充足睡眠更为重要。
夜晚入睡较晚的老人,应根据自然醒来的时间合理安排活动。
5. 定期体检,关注心脑血管健康
定期监测血压、血脂和血糖,尤其是有家族史的老年人需格外注意。
若晨起后频繁出现头晕或胸闷,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。
经过医生的指导,张大爷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生活习惯。他改为上午9点后出门散步,晨起先在床上活动几分钟,再慢慢起身;每天还用温水代替了凉白开。他说:“这些小习惯的改变让我感觉精神更好,再也不担心晨起会出问题了。”
老年人的清晨习惯是否安全?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疑惑?清晨起床后,您会优先做哪些事?